在北京等地非典型性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之时,少数大学生不听劝阻匆忙逃离。新华社消息透露,4月26日(坐火车)返湘学生就接近200人,当日北京飞往长沙的7136次航班,机上231名乘客中有90%都是高校在校学生。湖南作为一个非典低发省份,由于“大量京粤学生返湘,防治形势严峻”起来。
逃离,已成为高校的热门话题,而对回家学生的口诛笔伐也逐步升级,“逃兵”、“叛徒”,还有人说,一旦战争发生,这些80年代出生的学生肯定是“民族败类”、“汉奸”,无不带着恨铁不成钢的痛切和失望。但更多的师长、同学表现出了宽容的态度,认为在非典流行、不明就里、人心惶恐的特殊时期,对这些逃离同学应该多一些理解和关爱。
笔者以为,学生逃离彰显了公共安全教育的缺失。因为学生主要是被学校塑造出来的,有什么样的教育体制、教育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成果”。这次学生逃离校园的非理智举动,实际上就直接反映了大学平时对学生公共安全和卫生基础知识教育环节上的缺漏。目前高校开设的各类课程中,没有“公共卫生基础知识”、“公共安全知识”、“基本救护常识”、“非常时期行为常识”、“紧急情形下个人防护知识”等课程。由于我们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里,当代大学生没有经历过艰苦的磨练和灾害的威胁,一旦遇到特殊困难和危机,加之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难免产生前所未有的心理恐慌,不自觉地会逃离险境以求自保。而这种逃离恰恰是不经济、不道德同时也是不安全的非理性举措。
加强公共安全教育就是加强社会公众的危机意识教育。要通过日常的教育活动,使每一个公民包括学生都具备应有的风险和危机意识,以便让人们在危机来临时能够保持应有的心理准备,面对突发事件时,表现出一种理智和从容,而不是心理紧张甚至群体性的恐慌。一旦心理恐慌,人们往往就会做出非理性的举动,不仅使个人和整个社会在认知和行动上的应对能力下降,而且举止失当甚至弄巧成拙。正因为这样,我们平时就应该加强公共安全教育,养成良好的风险意识,增强知识和手段的储备,从容应对所面临的不可知的困难环境,并在这种从容中优选出最佳的应对策略,减少盲目性。
加强公共安全教育也是加强公民包括学生的责任和义务、个人和集体关系的教育。传染病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而来,无论是天花、鼠疫还是黑死病,最终都为人类所战胜,当然靠的是集体的力量、科学的力量。在自然灾害和瘟疫面前,单个的生命体微不足道,只有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够与之抗衡。公共安全的教育就是要告诉人们,在疫情面前必须万众一心同舟共济。为此,在突发事件面前,首先要想到个人的责任,想到自己的行为会不会给他人、社会带来某种不便和危害,自觉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与组织的关系,做一个尊重社会公德、勇于承当责任的人。
公共安全教育亦包括“非常时期行为常识”等课程的教育。4月8日,国家卫生部已将非典列入法定传染病,开始纳入法治化管理轨道。该法规定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政府有权实施交通封锁和强制性隔离措施。而隔离正是一种非常时期的科学举措,因为只有这种隔离才能更好地阻击传染病的传播和扩散,才能更好地保护公民的身体健康。对此,作为公众应该给予理解、支持和配合,而不是逃离和回避。如果放任疫情传播,就应承担妨害社会公共安全的法律责任。在此种紧急情况下,个人所应采取的理性态度,即是接受现实,处变不惊,主动配合,自觉磨练个人的意志品质,做一个知难而进、坚强和自信的人。
公共安全教育更应是一种常识性的教育,是基本卫生防疫科学知识的普及,良好生活方式的培养,同时也包括处理好人与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自觉约束公众的不良饮食习性,最终使我们建立现代化的公共卫生系统,不断走向健康、文明、富裕和幸福。(文/刘效仁)
摘自: 《法制日报》 (2003年5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