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讯 内蒙古托克托县伍什家乡毡匠营村村民高月德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么一片几乎寸草不生的“光板地”,倒入一些电厂的垃圾“灰渣”,竟奇迹般地长出了玉米牧草,结果还长势喜人!高月德说:“这下大伙儿一直整它没招的‘盐碱荒滩’,可总算有法了!”
不久前,记者在托克托县试验现场看到,用燃煤电厂脱硫灰渣改良过的碱土地上,一排排玉米正长有1米多高,这与肥沃的土壤上生长的玉米长势差不多。而旁边的对比试验反差则非常强烈:没有改良的“光板地”上灰茫茫一片,连杂草也较少见。
这一研究课题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旭常和清华大学教授陈昌和等于1999年提出,是国家“863”项目和教育部“985”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之一。2000年,该项目在内蒙古托克托县毡匠营村选取了40亩碱化土壤作为试验区,正式开始了田间改良试验示范工作。长期工作在试验一线的内蒙古农业大学乌力更教授说,3年多的试验表明,烟气脱硫副产品完全可以用于碱性土壤的改良,且改良效果非常明显,土壤的各项理化指标均有改进。
陈昌和教授说,烟气脱硫副产品改良碱性土壤,其原理非常简单,就是用石膏来改良。烟气脱硫副产品是燃煤电厂为减少二氧化硫气体排放,用石灰处理后形成的主要是含副产物石膏的物质,一般石膏在50%—70%。
而碱化土壤主要是含钠元素过量,如果向这些土壤撒入主要含石膏的烟气脱硫副产品,其石膏中的钙离子可以置换土壤中的可代换性钠,以此达到改良碱土的作用。
乌力更教授补充说:“用石膏改良碱土虽然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然而目前国际上有关如何用最少的石膏、最少的灌水量、最少的花费、最快的见效来改良碱土却研究不多。这项研究恰恰针对了这些问题,农民基本上不花一分钱就可以取得电厂的灰渣,而且操作方面基本上也没有什么技术难度。”
陈昌和教授指出,这项研究还解决了燃煤电厂脱硫灰渣处理这一老大难问题。他说,目前我国有燃煤机组2.5亿千瓦,按国家电力公司计划,到2005年将达3亿千瓦,届时每年将产生脱硫灰渣近一千万吨。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这些脱硫灰渣如不加以利用而抛弃,不仅要占用数以万亩计的土地,而且还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谈及大家关心的电厂的脱硫灰渣是否会含有毒物质时,乌力更教授说,经过日本东京大学农学院、内蒙古环保监测站及广东生态环境中心的分析测定,这些脱硫灰渣中重金属及污染物(铬、铅、砷、汞、氟)含量均未超出国家标准,完全可以用于改良土壤。
乌教授幽默地说:“不仅如此,吃了这改造地里长的玉米,这里老乡的牙还会变白呢!因为碱土地区,都是氟污染区,脱硫灰渣里含有钙离子,这会使可溶性的氟化钠变成不可溶性的氟化钙,避免了氟污染。” |